返回

以汉为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三章 北和世家(1/3)
        临近四月。

        在这个以农为本的大时代里,本该是田间劳碌之时,但一路进入北和县内,田间却少有劳碌之景,田耕上偶尔有平民出现,大都衣不蔽体,面露愁容。

        蛮族频繁的骚扰边地,让这些务农之人担心,这春种之物待到秋收之时,能不能保的住五分之一都是两说。

        农户们望着远道而来的队伍都有些害怕,待看得萧青等一身齐国制式盔甲后,又有些期待和欣喜。人们渐渐放下心来,停下手中的工具,远远的注视着刘钰一行,不敢靠近。

        刘钰望着这些蹲在田埂上一脸菜色的农户们,心中泛起一阵难言的愤怒,嘴里喃喃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为何上位者往往只为争权夺利奔波,而不理会这民间的疾苦呢?百姓何辜啊!”

        刘钰放下车帘,不忍再看这片残破之景,暗暗决定,必须要尽快解决眼前的问题,不然等不到蛮人南下,北和县就会十室九空。

        “主公且放心,待进入县城,军队整顿完毕后就让士兵开始巡卫,定能让北和百姓安心务农的。”荀攸自是能看出刘钰眼中的担忧,便宽慰道。

        刘钰回道“如此甚好!看来望京之人远远的低估了北边的形势啊!”

        荀攸叹息道“州牧黄茂只知守卫州府,却不戍边,镇北关怕也只是个空壳子了,待蛮人南下,自是不攻而破,而镇北关距北和县不过百里,蛮人进关,北和县便首当其冲。”

        刘钰沉思片刻道“既如此,待北和县一切运转稳定后,首要之务就必须拿下济北郡控制镇北关了。”

        荀攸点了点头。

        北河县城门前,只有不到十人守卫,待萧青持着刘钰盖有玺印的吏部委任书后,很快就交接放行,为避免几千人入城定引发骚乱,荀攸嘱咐萧青留百人换防后,率领剩余的士卒和家眷前往城郊原有的大营暂且安顿,待县衙安定后再整理安排。

        刘钰则带着荀攸和十几名护卫前往县衙。北和县历经战乱,虽有些破旧,但一片热闹之景,沿街商贩不少,往来之人络绎不绝。

        刘钰一行人还没进城,就被有心人盯上,一行三千人,惊动了这些本地乡绅。所以,还没等刘钰进入县衙,这些人就已经互通口信有了安排。

        北和县三个月无县令,政令荒废,刘钰一行进入衙门,衙门内就只剩一名书吏和一名值班的衙役招呼众人。食宿之事,就由韩灵儿领着几名士卒安排,刘钰则带着荀攸和书吏了解县衙情况。

        书吏王俊,三十二岁,是北和县本地士子,后经举荐,在县衙做了书吏。上任县令在离任后,曾因其才有过招揽,但王俊不愿背井离乡,留在了北和县衙。简单的交流后,王俊就对荀攸大为尊敬,深感其才。

        上任黄县令,本是京中一名小权贵家子弟,来北和不过为镀金,上任三年也没什么大的作为,年前被平调汴州富硕之为官。他在任这两年,北和倒也平静,衙门库存出乎意料的富足,五万两库银,万担粮食,这些足以让北和县平稳过渡。

        镇北关五万守军粮饷直接由州府调配下放,关内守将齐远是州牧黄茂的女婿,蛮族每年来打秋风,他都只守不出。

        北和县共计三十万人口,城内以王李两个世家为首,书吏王俊就是王家子弟,王家偏向抗蛮,几次筹钱组织乡邻抵抗蛮族小股袭击。而李家为首的世家则向蛮族靠拢,同蛮族多有通商,暗中资助不少粮草铁器给蛮族部落,将族中长女嫁给了蛮族部落首领。两拨人可谓势如水火。

        刘钰从王俊手里接过县令大印时,识海里的祭灵便有了动静。

        “恭喜宿主完成任务得到一块管辖领地(已完成),任务奖励武将召唤一名,是否领取奖励?”

        刘钰顿时激动,留下荀攸同王俊叙话,刘钰找了个借口跑去书房,嘱咐韩灵儿不要让其他人打扰。待准备就绪,刘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