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皇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三十四章谤太子抨击新政(2/7)
    户部官员坚持说山东水旱之灾连续不断,百姓凋零破败,应该按诏书实行。弘治皇帝朱祐樘当即驳回德王的请求,说“藩王心中只有私利,个个欲壑难填,德王哪里要担忧贫困,不要同意他的要求。”

        在东昌府、兖州府的空闲之田及白云湖、景阳湖、广平湖三湖之地,德王名下的子粒田有三十多万顷良田。此项加征,德王每年须得拿出八万六千两银子,与他拥有的巨大财富相比,这个数字其实算是九牛一毛。

        但为富者多不仁,让德王放这一点点血,却如同剜了他的心头肉。根据锦衣卫报告,他在济南逢人就发牢骚

        “今上对皇族的供养田也得抽分彩头,这是哪门子王法?特么的,照朱祐樘这样搞下去,大明早晚得打嗝认捐,放屁缴税。”

        不单是说,德王还仗着自己的皇叔身份,依老卖老,公然写了揭帖送进京师,要求进京觐见皇上,当面陈“苦处”,打算胡搅蛮缠,对抗到底。谁知这招法儿不灵,朱祐樘收到揭帖后并不宣旨让他进京,也没有只言片语传来予以安慰。

        他感到拳头打在棉花上,劲儿都白使了。但他并不甘心,又派人到处联络公侯戚畹,一起具名上奏,希望皇上能够收回征收子粒田税银的圣旨。

        他这边本子还没上去,朱祐樘却又有了新动作。一部由刑部制定的《弘治问刑条例》,又由皇上批准布告天下。

        二月中旬,太子朱厚照奉旨亲往山东当面训斥德王,打击他的嚣张气焰。太子到了山东,他带兵冲入德王府,用短火铳顶住德王,命令朱见潾当众读其中《户律》第四十七条第一款

        ”凡宗室置买田产,恃强不纳差粮者,有司查实,将管庄人等问罪。仍计算应纳差粮多寡,抵扣禄米。若有司阿纵不举者,听抚、按官参奏重治。”

        大明开国以来,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对于勋贵大户多有抑制之外,此后的皇帝特别是正统年间,几乎所有制定颁行的法律,都没有对豪强势力真正作出有效的限制和惩罚的措施。

        朱祐樘效仿太祖,首先向这些皇室宗亲挑战,借此来震慑那些勋贵。对那些敢于偷漏国赋,与官府勾结纵庇以分肥的不法大户,进行严厉制裁绳之以法。

        弘治皇帝如此行事,已是一百多年来所仅见。因此,这部《弘治问刑条例》一颁布,立刻博得丁民小户的一致赞扬,但是,在全国的势豪大户特别是两京的勋贵巨室中,却引起了极度的恐慌与不满,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时间,明里上本子的,暗里写谤书的,请大仙跳神念魔咒的,走胡同串宅子泄愤闹事的,目标全都对准新政。更有甚者,有人直接把目标对准了皇帝一家人。

        事情是这样的今天早上,李东阳刚到内阁,新任不到半年的五城兵马司堂官江守义,就赶来紧急求见,紧张兮兮地报告了一件事。

        五城兵马司昨夜无意中抓到了一人,此人竟然在各个酒楼公然诽谤当今太子,声称朱厚照并非张皇后所出,还自称拿到了真凭实据,五城兵马司密探不敢怠慢,当即就拿下此人。

        今天上午的事,其实刘健多心了。他所见吏员张翰送给司礼监萧敬的材料,正是这件诽谤案的卷宗。李东阳没有料到,刘健会因此误以为他勾结内廷权阉,觊觎他的首辅之位。

        当然这个时候,李东阳并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但这件事后来会引起内阁阁臣之间相互冲突,导致朝廷政局动荡,这是李东阳始料未及,万万没想到的。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

        言归正传。谁又有这么大的胆子,竟敢诽谤大明储君呢?这件事说来话长,牵扯到了几年前的一件谜案——郑旺妖言案。

        事情还得从弘治四年九月某日说起,这一天,弘治皇帝朱祐樘大赦天下,并颁布圣旨“皇上喜得龙子,大赦天下,许万民同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