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莽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三章:这小子死定了(1/3)
        孟铁柱轻叹一声,把方景楠拉到墩外,望着远方山脉,这个北方汉子满脸疲惫。

        “这世道呀,太难活了。”

        “是啊,”方景楠应景地陪着也叹了口气,道“谁不是呢!”

        后又问道“谁打的冷笠?”

        “军营里打了我兄弟,我还不能帮忙出头的,能有谁,百户大人呐。”

        “喔?”方景楠问道“冷笠犯军规了?”

        “狗屁的军规,”孟铁柱吐了一声,恶狠狠地道“如今哪有什么规矩,长官高兴时,烧杀抢虐都行,不乐意时,说句话就犯了军规。”

        在孟铁柱发泄般地咒骂下,方景楠了解了事因前后,情况并不复杂,属于这个时期军队里的正常情况。

        就是拖饷。

        明朝中后期,卫所兵武力下滑严重,从不操练,几乎就是纯粹的农民。出于防守需要,各大军镇纷纷开始募兵。

        募兵是全脱产的职业军人,不用种地,每日操练,拿粮饷过活。

        这种招募一度使军队战斗力提升很大,然而好的制度需要人去执行,到了崇祯时期,严重,吃空饷的,偷卖武备的,各显神通。

        募兵的战力也不成了,各大军镇的头头们,又渐渐搞起了家丁。

        最好的装备,最好的吃食,都给到家丁,打仗时也是靠着这帮精锐的家丁冲锋在前,取得胜利。

        卫所兵和募兵守下城堡,打打顺风仗就行了。当然必需强调一句,在与东虏交战中,从未有过顺风仗。

        所以,在各大军头眼里,募兵便不堪大用。

        军头们都知道的事,掌管粮饷发放的、明朝社会精英,各位进士大人们当然也知道。于是,拖饷也就变成了常态。

        “我们尚好,祖上留有十来亩田地,刨一刨还饿不死。”孟铁柱道“可是阿笠他们,从去年东虏出关,到现今将有半年,一粒粮食都没发。”

        方景楠接话道“所以他便跑去百户那里讨饷,然后被打了。”

        “唉,是啊,为壮声胆,我们墩的兄弟都去了,可阿笠还没说两句话,就被那该死的王世昌下令十鞭惩罚。”

        “呃,不能酌情找上官申诉么?”方景楠试探地问道。

        孟铁柱摇头苦笑道“小老弟不是军中之人,才会这般问。按说遇事不公可以找负责军功奖惩的镇抚官报告,但百户是正六品,所镇抚官是从六品,品级上就大他一头。而且云冈堡的坐堡百户和镇抚是堂兄弟。”

        好吧,方景楠叹道“那就只能算了?”

        “是啊,不然还能怎样,”孟铁柱叹道“万幸阿笠身子还算硬朗,扛一扛应该能过去。”

        “明天俺家杀猪,”一直没说话的银花,这时说道“听说猪蹄子胶膏很多,可补气血,明儿我悄悄偷点出来,给阿笠哥补补身子。”

        孟铁柱很是感动,看向银花的眼光中带着一丝温柔,轻叹道“我替阿笠兄弟多谢妹子,这救命的事儿,哥哥就不推辞了,等他好了,定让他当面言谢。”

        “嗨,俺们之间客气啥。”膀大腰圆的陈银花竟露出一丝小女人的娇羞,拉扯着小红袄下摆,诺诺地不再吱声。

        方景楠又不是瞎子,自是看的清楚明白。

        不过方景楠对他俩的事并不看好,这年头讲究父母之命,没有自由恋爱一说。银花家村中首富,孟铁柱穷军户一个。这穷军户穷军户可真不是编排出来骂人的,而是军户真的穷,并且子孙后代不能读书经商,那就是永远都穷。

        换谁是银花的父亲,估计都不会答应,与势利于否没有任何关系。

        冷笠的事,方景楠一个普通百姓也没什么办法,孟铁柱叨唠这久也就是心中不愤找个人发泄一下,也没指望什么。

        三人又聊几句,方景楠便让银花把那十几个杂粮窝头递上,孟铁柱也没客气,痛快地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