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多是横戈马上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六章 苦(2/3)
和解老爷都相信。

        “心疼什么啊?”解蔷心里一咯噔,想着是不是姓祁的坏事了,连忙问道。

        “他给我跟你爹讲了明王以前的事儿,我就觉着大家伙都误会他了,这孩子也怪可怜的。”解夫人哀叹着,由着女儿搀去了厅堂。

        解蔷今天也从太子那里打听到了一些康安的过去,祁笙说了什么她大概猜出了个七八分。只要爹娘不再为了这事儿徒劳伤神,她就心安了。

        这回解蔷在心里毫不吝啬地夸了一下最佳饭友祁侍郎,下回有困难,还找他。

        虽说如此,可是表面工作还是要到位的。解蔷缜密地配合问“祁笙说什么了,什么怪心疼的?”

        “祁小哥今下午来给我跟你爹分析了一下你和明王的亲事,”解夫人叙述起今下午祁笙的话,“没想到这明王也是个可怜人啊!谁能想到他那腿是被自己养大的战马压惨的?”

        “您说什么?”解蔷皱着眉头,祁笙这讲的又是哪个版本?

        “嗐!这还是你未来夫君,你都不跟人多了解了解的吗?”谢老夫人抱怨道,“光我们老两口了解有什么用,又不是我们帮你俩过日子!真是的,那么大个人了,直咧咧的!”

        “下次一定”解蔷心说咱俩听的不一样!

        “什么下次一定?你这孩子!你直接问我啊!娘替你去了解过了!”解夫人白了她一眼,嫌弃这个女儿真是榆木脑袋,小时候饿傻了,现在也没得救了!

        当娘想要挑孩子的刺,不管孩子做什么,都是一堆的刺。

        “那您都知道了什么呢?女儿也很想知道。”

        在解蔷期待的目光中,解夫人整了整衣领,坐在椅子上,接过解蔷奉上的清茶,喝了一口,开始酝酿“想当初,明王也是名满京城,无数少女心里的梦中情人”

        解蔷点点头,这个和太子说的一样。

        “诶,阿蔷啊。你还记得,咱们是哪一年来的太康么?”

        解蔷愣愣地,怎么突然说这个啊“好像我十五岁?”

        “你十三岁那年开始闹饥荒,天灾无情,一闹就是两年。”解夫人也开始回忆起那段苦日子,可是再苦也熬过来了,“明王也是那几年,开始跟着他父王上的战场。”

        解蔷点头,她知道这个——渠鞑人趁着关内闹饥荒,钻了空子。

        解蔷在逃灾途中死了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在她也快饿死的时候,流民走到了太康,那时正是灾荒的尾声,皇城为他们打开了。

        曾今的那批灾民由京兆府安排在北门十里外,建了一个新村子。

        而解夫人已经没法再生育了,她是独女,也是解府唯一的顶梁柱。解蔷只有努力加官进爵,才能让爹娘过上好日子。

        所幸解蔷根骨好,随后入北旗禁军,一直生活在北门外的北旗中山营里。中山营是培养精锐的军营,过年回家还得轮着来。

        前几年里,别说没看过康安和老明王,连住在附近的父母都很少见。

        而闹饥荒那两年里,国库因赈灾几度好空,十次有四次粮草支援不上喬燧关。为了讨粮草,每次回京,老明王和皇帝都是愁脸对愁脸。

        然而面对兵强马壮的敌人的骚扰,愣是让老明王带着龙泉铁骑硬抗了下来。

        直到七年前——喬燧关破,老明王战死,尸首异处。

        如今他的头颅和头盔还在渠鞑的大帐中摆放着,每次发兵前,渠鞑兵都会拿出那个一代战神的头盔鼓舞士气。

        “祁小哥说啊,老明王还是没能撑住,倒下了。”解夫人讲述的时候,带着些唏嘘,一些敬仰。

        “后来喬燧关破,老明王的尸首都没抢回来。”解蔷入了禁宫之后,也听人说起过这场战役,“当时是谁把他救出来的?”

        解夫人摇摇头“我哪里有问得这么细呀,他在白阆的舅舅军中养了两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