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故土欢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七、往事如风 ?不堪回首(四)(1/2)
        求收藏、求推荐。

        浦东区“盛世之家”高档别墅区内,一幢幢具有唐代风格的精致别墅,错落有致得散落在苍翠树木的掩映之下,置身其中,远离都市的尘嚣,宁静幽远令人神往。

        这套建筑面积达500平米的高档别墅是荣燚的房产,为了让爷爷和爸妈居住得比较宽敞。

        他特地在老大哥向进明的房地产,购买一套专门打造并适宜老中青三代同居一室的别墅。

        荣燚为人低调谦卑,家里老人也都过得比较勤俭,为了不惹一直对他爱答不理的老爸荣繁生气,在去年装修别墅时,他特地按照老爸老妈的品味装潢的。

        整个别墅装潢的文雅精巧不乏舒适,门廊门厅向北舒展,四层楼的客厅、卧室都设置大落地窗,光线充足。

        每层楼都恰如其分得在不同位置“见缝插绿”,绿色植物或盛开的花卉随处可见,但又不显得杂乱,恰到好处。

        一楼是一个大客厅、餐厅、卫生间,小客房和储物室,爷爷和爸爸妈妈分别住在二楼的两间朝阳大卧室里,阴面的两间房,一间是大客房,一间是会客室。

        荣燚住在三楼,整层三楼都是荣燚的领地,四楼是健身房、书房等,五楼是个大露台。

        上面种植绿植,被多年从事景观种植的容燚亲自设计,亲自动手打造的,非常巧妙,如同一个绿色世界。

        地下室一半是储物室,一半是车库,足够停放四辆车的大车库,车库里洗车等功能齐全。

        一楼客厅里,容燚的爷爷荣茂拄着一根拐杖,来回在房间踱着步,老人脸色明显不悦。

        荣茂一米七八的个头,身材瘦削,腰背佝偻但精神矍铄,干瘪的脸上长了不少老年班。

        长子荣繁,也就是荣燚的老爸此刻坐在沙发上,目光紧张的追随着父亲在移动,他生怕老人气坏了身子。

        容燚的妈妈古雨是一位风姿绰约的中年妇女,体态微胖,慈眉善目。

        她端着一杯茶,小心翼翼放在茶几上,对着余气未消的老公公,劝说道“爸,别气坏了身子骨,刚才荣燚不是来电话了嘛,给露露在北京买房的钱,全都由他一人承担。”

        “这是该让荣燚出钱的事嘛?按理说这次给露露在北京买房,老二荣葱和汪菡就应该出大头。”荣茂气呼呼用拐杖捣了下地板砖,来发泄内心的怒火。

        不过听到大孙子荣燚的名字,老人心中的怒火顿时消了一半,他余怒未消得坐回沙发上,把拐杖斜靠在沙发边上,长吁短叹。

        古雨见公公面色柔和许多,她恭敬得把茶端起来递给荣茂。

        可能说的话比较多,口有点渴了,荣茂接过大儿媳端来的温热适宜的茶水,咕咚咕咚喝完。

        荣茂从儿子荣繁手上接过递给他的餐巾纸,擦擦嘴巴,干瘪的嘴巴又开始数落起来。

        “荣繁,你说说,当年你们回到上海来,为了帮衬你们兄妹四个,我把大西北的老宅卖了,把和你妈多年的积蓄取出来,给你们兄妹五人分了五份,荣葱为了娶汪菡买婚房,把给你小弟荣昌的那份子钱借用了,说是日子过好了再还给荣昌,可这么多年来,他啥时候还过呀?”

        “荣繁呀,对你的小弟弟,我这当爸爸的心里愧疚呀,当年咱们拍屁股走人了,大西北就留下他一个人坚守呀。前天晚上和那些老朋友聚会,要不是荣昌还留在宁西市坚守边关,我这老脸真不好意思参加哟。”

        荣茂退休前是大西北某大学的校长,养育五个孩子,四个孩子在上世纪90年代回归故土,仅留下他最心疼、也最亏欠的小儿子荣昌一人在大西北宁西市。

        “那些老朋友自豪得说,我们这一代人在大西北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哟。可是侬瞧瞧,阿拉四个孩子都回上海了,就剩下一个儿子留在大西北。”

        “阿拉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