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花寂的孤独在燃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九章 漩涡中心(1/4)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欢笑少年归。

        出自宋朝诗人徐元杰《湖上》,原句为“夕阳箫鼓几船归”,可谓生动描绘了省重点g中的诗情画意与青春亮丽。

        基于对生态湿地的保护,礼让自然,g中教学区一带对建筑层高则均有所限。

        随处可见的粗壮老树,香樟,梧桐,桑,野柿,树香满溢沁人心脾,盘踞的枝节上举,撑起庞大厚重的绿,那是肥得足以流油的绿。

        候鸟白鹭,春来秋去;芦花经雨,片水无痕。

        朗朗书声时常伴轻风娓娓而至,日暮下钟声敲响,是少年倾巢涌出,激起群鸟无数。中校舍大多掩映在重重叶浪之中,与城市的浮华喧嚣拉开距离,是公认的读书佳境。中学习,又有了梦寐以求的自行车,还遇上了心底有所牵挂的人,单纯的花寂是欢喜的。

        可这欢喜吖,散得太快。

        也不知命运的大手,究竟想如何操作或戏弄,幼年时期的“情敌”徐可儿也在同班。

        白星怿对花寂的无视,并没有复制在徐可儿身上,他们的相处毫无异常,只是很有默契的都不聊起过去。

        花寂看在眼里。

        人精徐可儿更是心如明镜。

        徐可儿什么也不问,什么也不说,她不跟着冷落谁,更不帮着调和谁,她只静观其变。

        军训之后,是入学摸底考试。

        在成绩出来之前,学校照例安排迎新生的校内表演联欢会。

        同学们说着笑着,三三两两前往礼堂观礼的途中让花寂明白了点事。

        思维定势下的花寂一直以为,大家都是才认识不久的新同学。

        但是她忘记了,正如她曾经从她的小学部直升入初中一样,这个学校也有一批宠儿,占了从初中部直升入高中的名额指标,私底下她们早就织就了一张熟人的密网,有着肉眼可见的亲疏有别,同时对这个学校内部关系、人事往来的门门道道都了如指掌。

        徐可儿就是其中一员,你看她左右双臂各自挽着一人走在前面,讲着花寂听不太懂、听不太清的校园八卦。

        进入礼堂,是花寂熟悉而陌生的舞台。

        熟悉,因为她知道此刻台前幕后正在忙着什么流程,她知道即将上台表演的同学经过了数日的彩排,也知道在台上表演时候汇集目光于一身的骄傲;

        陌生,十年以来第一次,这台上的一切和她没有关系,她只是台下一个规规矩矩欣赏就好的平凡观众。

        “你怎么没上台?”花寂听见这是徐可儿的声音。

        “我早就从舞蹈队退出来了。经常要排练的,我现在功底不咋地了,拉筋都疼。”搭腔的是岑琳,一位丹凤眼,面容姣好,披肩秀发,只个子不高的女生。

        花寂暗自叹了口气。中也有一段时日,以她的观察,这个学校的精神空间真是丰富多彩

        有学生播音组,专门负责课间、放学的新闻播报,花寂每每听到那字正腔圆的播音腔,就会幻想自己有没有机会坐在其中,为众人念诗选歌;

        校内月刊编辑社,学生会负责,面向全校范围内接受投稿,学生编辑的手上掌握着每一篇稿件的命运;

        现在还有艺术舞蹈队。

        这个学校有绝对意义的中心地带,而她只是一个外人闯入者,她有一种感觉自己永远不会是其中的一员。

        忽然,周边有一阵骚动,花寂赶紧打起精神向台上张望。

        好像是她班里的同学,陈绘绘,身着一袭改良版的旗袍款款而来,衬起她错落有致的身段,符合其年龄段的精致妆容更显唇红齿白,只见她落落大方地抱起琵琶,微笑着环视了台下,温柔点头示意,用眼神谢过众人的热情。

        名曲响起,琵琶独奏《春江花月夜》。

        毫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