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倚门回首却把竹马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四章 怎么还来个声音更大的!(1/2)
        浅墨染雪

        平县的另一角,沈将军闻听噩耗伏地痛哭。他是随太宗皇帝上过战场的人,自然哭的真心。

        皇帝驾崩,他们应迅速回营,以防边境生变。众人哭了几声后便搀着沈将军上马,准备即刻返回。

        他们没想到,迈出门来满城都是伏街悲声的百姓。此般状况不好疾驰,只得缓马出城。

        沈将军骑在马上仍是恸哭不已,涕泗滂沱,上气几乎接不到下气。他的副将仲兴见状,拭泪向云慎及县尉、县丞诸人提醒了几句如严查城防,留意城内外是否生异,如此时期更加不可懈怠之类的话。

        说罢了,仲兴环望四周又向云慎拱手道“如此景象,可见云县令平日于教化之上的用心。”

        对于这种状况,云慎也是意外的。说实话,他其实有点懵。

        收拾起诧异,云慎忙拱手谦道“圣人功德,天下归心,何须教化。”

        仿佛在配合云慎的话一般,遥遥的有人哀声唱赋,声带哭腔却并不妨碍吐字的清晰。很容易就能听清他唱的是辽东百姓对太宗皇帝的感激与爱戴,对这位圣明君主归天的不舍与哀恸。

        如果可以,云慎特别想用蒸饼塞住那人的嘴。

        教化有功这个评价他还是很想要的。他刚刚说那些话,旁人也不会否定他的功劳。毕竟身为臣子,逢此情况谁也不会大咧咧的认下功劳,而不说这是陛下自己的魅力大。

        满城百姓闻讯痛哭已经足够。现在有人唱赋,情况可就不好说了。沈将军一行会如何想?若觉得是他教化的特别好、尤其好,自然是更好。可要是人家想,这原都是百姓发自肺腑的,并没有他什么事呢?

        所以,这赋不若不唱的稳妥。

        云慎手里没有蒸饼,即便有,他也不好当着大家的面去塞。除了揣着忐忑忧心,佯装哀伤的送人出城,他也不能做什么。

        好在平县城不大,便是缓骑而行不多时也至城门处。沈将军还在放声大哭着,满面虬髯的魁梧汉子仰面涕流,身体还因悲伤而不能稳坐马背,随着马儿的步伐不时的歪晃着。画面实在是有些滑稽。

        滑稽不滑稽的此时是无人顾及的,但沈将军这样子如何驰马。仲兴便劝道“将军切莫过度悲伤,保重身体。越是此时我等越要”

        “说甚混账话!”不待仲兴把话说完,沈将军便竖眉而怒。

        说话间他们已经出城门,城门处的一众人里,唯云晏晏因夸张的姿态和嗓门而显出一股卓尔不群的气质。沈将军一眼就瞧见了她。他往云晏晏处一指,对仲兴道“连个小娘子都哀痛至此,你却在此说混账话。你可有良心没有。你莫忘了,若无陛下,你我早就死了。”

        仲兴不敢说话了,仲兴不想说话了。

        都哭。都哭,谁来做正事啊!谁来提醒城防细节,谁来应酬身后这几位。

        场面一度僵硬,而在场最适合出言化解的云慎却陷在另一桩事情中沉思着。

        一出城,他便瞧见了与众不同、一枝独秀的云晏晏,继而注意到她身畔的几人。虽有匆忙拼凑的痕迹,但这些人身上所穿所戴竟都妥帖的合着国丧规制,一身的素白。三个小娘子看不出谁是主谁是仆,其余四个明显是仆从的身上也有着几分气度。

        云慎心中甚奇平县何时有了此等人家?

        然后,云慎瞧见了一道熟悉的身影,他的那位友人徐安。

        顿时,云慎恍然了一个大明白。他急急将视线转回云晏晏主仆处,在云晏晏和玉露身上巡了良久,犹豫不定。

        从年纪看,他的女儿便是两个中的其中一个。

        发间插小银梳背的那个,身旁有另一年纪稍长些的扶着,看起来像是主人。可是那仪态真比身旁这位沈将军好不到哪里去。怎么瞧都不像是他的女儿。

        带鱼叶银珠花的那个,不紧不慢的姿态很有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