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朕的大唐不能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三章 蝗虫必须死(1/2)
        自从李治中毒后,让他多了些心眼。真真是体验了一把刀剑无眼,本以为只书上夸大其词,亲身经历后方知其中利害。

        翌日,倭国使节闻公主被收押的消息,吓破了胆,不停向李治解释,我们不可能谋反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事。

        倭国刺杀大唐皇帝作何?难道是想加速自己国家绝种么。

        用脚指头想,这事儿也不可能。

        前朝大臣们喊着蝗虫不能食,后宫皇后和淑妃吵着要制裁公主。对于刚继位不久的李治来说,真是短小无力。

        即便公主是无辜的,如果此时不承认蝗虫有毒,那就是公主下毒了,不能害人是李治的人生信条。

        但下毒之人就跟凭空消失一样,连个影子都没找到。太医们也只是诊断出中毒,也不会神到化验出是哪一种。

        李治很纠结。

        后来倭国公主是放出来了,后宫从此又多位竞争对手。站在太极宫,都能闻着后宫的火药味。

        食用蝗虫这件事就算是告吹了,当李治在朝堂上问及有何良策时,大臣们又支支吾吾,半天讲不到重点,看着让人心急。

        “食用蝗虫不成,那就先灭了,余下的,试试喂养家禽如何?”李治说着。

        前面地震之事好解决,眼下蝗灾倒是刻不容缓。

        这个害虫走到哪都是乌泱泱一片,迟一日,后果都不堪设想。

        既然a计划失败了,那只能实行b计划。

        “陛下,陛下”

        李治在沉默时,长孙老舅像一个闹铃似的,时刻敲醒着他。

        “令受灾地区官员,到了夜间时,让农民在田地里点着火,蝗虫自然会朝着火光飞去,等他们聚在一起时,即可拉网将其一网打尽。”

        李治说的这个办法,是抢了姚崇的功,这是他在未来用的。

        李治本不想用,只是眼前也是左右为难,总不能跟过家家似的,让人拿个小网挨个去抓,这个年代也没有杀虫剂。

        朝中一片沸腾,大臣们都不相信,历代令人头疼的蝗虫,竟可以用这么简单的办法消灭。

        “陛下,蝗灾之事岂非儿戏,怎有如此简陋办法。”

        “陛下,若此法不奏效,后果将不堪设想。”

        “陛下”

        这帮老头跟蚊子似的,在李治耳边‘嗡嗡作响’。总不能告诉他们,姚崇在未来就用这个法子成功了吧。

        最终,长孙老舅又站出来支持了李治,毕竟,有得试总比坐着干等好。

        老舅始终是老舅,在朝中的集团实在庞大,他一点头,基本上同意大半,剩下的,可以忽略不计。

        李治心想着,吃蝗虫时就天降大锅,这回若是进展顺利,总能扳回一局皇帝的面子。

        退朝后,回到寝宫中,叫了他最近新培养出来的小太监。

        为了提防身边人,在中毒之前,李治在身边精心培养了个心腹,目的就是为了关键时候能派上用场。

        这下倒真派上用场了,让他暗中调查投毒事件,这个事不能就这样不了了之。

        李治还给这个心腹取了个很接地气的名字——赵四。

        小太监姓赵,对于文化程度一般般的李治来说,取名字是个技术活儿。

        左思右想,也想不出个好名字,倒是突然间一闪而过的念头,据说历史上的元朝,取名字这事儿就简单得多。

        老百姓如果不能上学当官,那么就没有名字,只能是按照父母年龄,或者出生年月命名。

        这个说法不是没有依据乱说的,明朝的老子就叫朱重八,这名字就这么来的,亲切点也可以叫他朱八八,理论上是没错。

        当时李治问了赵四生日,他说是正月初四生的,按照上面推演,这小太监就应该叫赵初四,或者赵四四。

        可这名字多难听,而且喊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