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天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一百二十二章 传孙(1/3)
        第一百二十二章                                传孙

        皇后还是去了。

        一年之内,前后脚的功夫,朱祁镇失去了两个亲人。

        朱祁镇精气神一下子去了大半。

        只是,局势不会因为朱祁镇状况不好而停滞,这个世界上,或许人人都有休假的权力,只有皇帝没有。

        皇帝在掌握权力之后,到放下权力或者撒手人寰之间,是没有休息的时间的。

        从这一点上,太子对朱祁镇的推断并没有什么错误。

        朱祁镇首先做出人士调整。

        又新立两总督,分别是总督南洋都司及各藩王属国大臣,与总督西洋都司以及各藩王属国,分别挂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衔。给予王命旗牌,有专断之权。在品阶上比西域总督都高一阶。

        朱祁镇也同样提高了西域总督的品阶,都挂上了大学士衔。有了管理藩国的权力。

        将内阁首辅项忠,内阁大臣余子俊出外。同样出外的还有王越。王越别任命为南京留守,王恕在政变一事上,有失察之罪,别贬为交趾巡抚了。

        随着王越担任南京留守大臣的同时,将西洋,南洋的军力全部调回南方,由王越负责整编,重新编练为南京京营,总共五万人的编制。虽然大明在南洋与西洋都留了五万人编制,但是更多的士卒,都是就地退伍,在南洋西洋各府安置,成为当地百姓。

        而南洋诸将,分别调入各省担任都指挥使。

        这明显是闲置。

        南方各省都指挥官职不低,但是手中实权并不是太多的。很多南方的省份,全省的驻军,也不过万把人而已,更不要说没有什么仗打,有一些土匪,也被各省巡检清理干净了。根本没有动用军队的份。

        这其实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很好的下场了。

        要不是朱祁镇要传给太孙,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就与太祖皇帝除掉的功勋大将作伴了。

        当然了,朱祁镇也没有将所有的将领闲置。

        太孙登基,也是需要军方支持的。

        朱祁镇将张懋留下来,将张懋调入内阁代替王越的位置。

        张懋虽然是太子的人,但也是朱祁镇的人,正如魏国公家族不愿意为太子火中取栗一般,英国公家族也是一样的,英国公家族富贵已极,怎么愿意牵扯到如此生死大事之中。这也是我为什么太子从来将张懋看成为事成之后,安抚勋贵的重要筹码,却没有让张懋牵扯到这一件大事之中。

        甚至从一开始都没有与张懋通气。

        因为他知道,张懋不会同意的。

        朱祁镇令丘浚担任内阁首辅。

        也为内阁之中增添了两个人。一个是太孙。一个是于冕。

        太孙之间监国。大部分事情都是内阁处置的,内阁处置不了的事情,就要发给朱祁镇。太孙自然不敢越权。但是而今却不一样了,而今太孙是在这内阁之中,有了一席之地。

        另外就是于冕。

        其实,就朱祁镇制定的内阁大臣的规定之中,于冕根本不够格。首先于冕不是进士出身,为官履历,也没有什么光彩的地方,只是太子放在京师势力的主持人而已。于冕这个人能力如何?朱祁镇也不是太清楚的。

        虽然朱祁镇对于谦什么怀念,但是在国家大事上,却不敢开玩笑。

        只能说,于冕赶到了一个好时节。

        如果没有太子这一件事情,于冕估计一辈子只能混一个尚书衔致仕而已。

        但是而今朱祁镇需要给根基浅薄的太孙一些ie帮手。而在太子的班底之中,有资历进入内阁的人并不少,最典型的是刘大夏,不过刘大夏已经被处于极刑了。选来选去,朱祁镇能选的也只有太孙的老师了。

        而且朱祁镇选于冕还是有另外几个原因。

        首先,于谦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