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皇玉之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二章 萍踪剑影道口镇(1/3)
        清朝光绪年间三月四月之交。正是暮春时节,莺飞草长,花枝烂漫,燕子呢喃,鹧鸪声脆。从北边开州至开封的官道上驶来一辆马车。马车上坐着一位青年人和一个赶车的少年,那青年人穿着一袭青衫,虽是粗布制作,却也洗的干干净净。看岁数大概二十六七岁,一张方正平和的脸,厚厚的嘴唇。身后拖着一条油光的辫子,手里拿着一把黄铜水烟壶,腰里配着一块玉石。那少年生的虎头虎脑,约莫有十六七岁,浑身透着一股虎劲,甚是可爱。他把手里的鞭子朝着马耳朵挽了个鞭花,啪的一个响鞭,马四蹄翻花跑了起来。

        那青年人忙喊道“慢点,急啥哩?慢慢走,欣赏一下这暮春的好景色。”那少年答道“有啥好看的,无非就是一些树,还有些花,天空飞着几只鸟。”那青年人摇摇头说道“非也,你是不懂风雅。”说着竟眯上眼睛吟哦起来“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来时,绿水人家绕。”

        那少年笑道“三叔,你又诗兴大发了。走到哪你的诗作到哪。”那青年人说道“这可不是我的诗,是大文豪苏东坡的词。”那少年又打了一个响鞭“我可不懂苏东坡苏西坡的,我的肚子都咕咕叫了。还是趁早找个地方打打尖才好,诗又不能当饭吃。”

        那青年人笑了笑,没有再说话,他把烟袋拿下来捏在手中伸头往外看了看,问那少年“广德,到哪了?”那少年也没回头“三叔,前面不远就到道口镇了,要不要在那打打尖?道口的烧鸡名满天下,我已经闻到烧鸡的香味了,口水都流出来了。”那叫做三叔的人朝他屁股上踢了一脚“就知道吃,偏不在道口打尖。过了道口十里半道有个大车店,在那喝碗面条子拉倒。”

        那叫做广德的少年听了这话咽了咽口水,小声嘟哝道“大穷人,大穷人,那么多钱都不舍得花,抠门死了。难怪人家送你这样的绰号。”那三叔很显然听到了,笑着骂道“大穷人也是你叫的?看能把你馋死不?就不吃道口烧鸡。”那少年不敢再做声,扬了扬眉,叹口气把鞭子狠狠一甩,这下实实在在打在了马背上。那马受疼,又奔得更快了。

        现在正是麦子扬花季节,农人此刻也是得到了片刻的春闲。两边地里的人并不多,官道上人来来往往倒是不少。忽然身后响起了杂乱而急促的马蹄声,夹杂着铃声,卷起漫天尘土。

        广德回头一看,只见几匹快马从后面赶来。“三叔,后面来了几匹快马,别是土匪,快把银票藏起来。”那三叔倒是不慌不忙“你怎知道人家是土匪,难道人家就不能走这个道?别把人想的太坏了。再说这光天化日之下,哪个土匪那么大胆敢劫道?”

        话虽如此,那三叔还是把手伸到袖筒里,把几张大银票摸出来,旋开水烟壶的底座放了进去,又以最快的速度把底座旋上。原来那水烟壶是专门制作的,底座可以拧开,把几张银票放进去绰绰有余。拧紧后一点缝隙也看不出来,谁也不会想到水烟壶地下藏着银票。放好银票后三叔对广德说“把车子靠边赶,让他们过去。”广德听了这话把鞭子往右一拨,那马就放慢步子靠边走了起来。

        后面的几匹马的蹄声越来越近,接着瞬时而至,广德的心顿时紧张起来。忽然几匹马脚步慢了下来,和主仆二人的马车并轡而行。三叔虽是见过大世面,银票也藏好了,但心还是立即悬了起来。心想“到看看这帮人到底要干什么?”

        只见马上坐着个精瘦的汉子,看样子个子并不太高,年龄和自己大约相当,脸色黝黑,稍微有点胡子茬,一对眸子精光四射。只见他在马上一抱拳,笑着问道“借光,老板,前面离道口还有多远?”三叔见来人是问路,顿时放下心来,顺势也一拱手“前面不到十里就是道口镇了,诸位是赶到道口打尖的吧?”

        那精瘦汉子答道“是啊,弟兄几个到朱仙镇赶庙会,准备在道口打打尖。两位也是赶会吗?”三叔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