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崛起崇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六章 表面是人,背地是鬼(1/2)
        其实,刘文耀和巩永固不知道晋商的破事很正常,此时的大明又有几人知道?



        一直到大明凉凉了,还有许多人反应不过来呢。



        不是大家蠢,实在是这些畜生伪装得太好,隐藏得太深了。



        表面是人,背地是鬼,说的就是这些孙子。



        他们知道自己做的事情见不得光,所以大把的钱财撒出去,为自己赢得一个好名声。



        还有跟他们一起发财的朝廷勋贵大臣,别提有多快活了。



        所以,京城内外,朝野上下,哪个不说他们是急公好义的大善人?



        不说别的,宣大总督卢象升在宣府、大同训练天雄军的时候,他们还代表当地士绅跑去犒军呢?



        所以这事怎么说?



        也就是崇祯皇帝这个穿越者,知晓历史才知道他们的破事。



        “皇爷请息怒,不值当!”



        乾清宫内,老王弯腰捡起地上的奏折,仔细擦拭干净,轻轻地放在御案上,然后愤然破口骂道:



        “这些狗东西,不重大明之存亡,只顾一家之私,图小利而忘大义,罪该万死!”



        他也是听了崇祯皇帝的话,吩咐厂卫调查了以后,才知道晋商卖国的事情。



        见刘文耀和巩永固二人似乎有些发蒙,估计是不明白晋商所做的事情,便向他们细细讲解起来。



        毕竟,作为锦衣卫的领导,他们必须知道此事。



        认真说起来,晋商的崛起,离不开大明朝廷的支持。



        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朝把蒙古人赶回大漠后,在边关建立九边重镇,派驻大量军队,以防蒙古人入侵。



        之后发明了“开中法”,让商人把粮食和其他军需物资运到边境,然后拿着军队给的收据,跟朝廷换盐引。



        大明将食盐官营改为商人特许经营,朝廷解决了军队的吃喝拉撒问题,老百姓也不用背着粮食千里迢迢服役受罪,商人还获了利,可谓一举三得。



        由于贩卖军需有利可图,土地贫瘠,遇丰年而不足食的山西人,踏上了“走西口”的商路。



        所谓西口,原指晋、蒙交界处右玉、和林格尔、凉城三县交汇地,右玉县境内一个著名的长城关塞杀虎口。



        杀虎口两侧高山对峙,地形十分险峻,雄伟的外长城,蜿蜒曲折,横贯雁北东西地区。



        这一带是晋北山地与内蒙古高原的边缘地区,也是从内蒙古草原南下到山西中部盆地或转下太行山所必经的关隘之一。



        在大明这里被称为“杀胡口”。



        蒙古人,汉人称为胡人,南侵长城,多次以此口为突破点。



        而大明王朝派兵出长城作战,也多由此口出入,为了发泄对蒙古人的愤恨,所以起了这么一个杀气腾腾的名字。



        在杀虎口的东边,还有一个重要的通商重地,那就是张家口。杀虎口被称作“西口”,张家口被称作“东口”。



        晋商经营食盐生意获利之后,到了范永斗这一代,以范家为首的晋商基本上就跟建奴的利益捆绑到一起。



        老奴努尔哈赤一生杀人不眨眼,尤其是汉人,可他唯独不杀商人。



        其实不是他不杀,而是他离不开大明商人。



        当时的气候正处于小冰河时期,大明境内固然多地旱灾,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可建奴所在的东北地区同样有严重天灾。



        由于纬度更高,气候变冷造成的影响更加严重,春夏干旱无雨,到了冬天又是雪灾,牲畜纷纷冻死,建奴陷入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