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这不是我的大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二章 小书房里的另类审讯(1/2)
        当今天下,但凡大宋的子民,谁不是深受皇恩?

        如果没有赵恒横空出世,大宋必将遭受辽国的欺压,说不定西北的李家也会有样学样。

        这差不多已经是天下人的共识了。

        这里的大宋子民,当然也包括了许多原本处于辽国统治之下的人群。

        十几年前就有辽国的旧贵族想鼓动契丹人造反,没成想还没起事,就被牧民们捆了直接送到了官府。

        用牧民的话说,在大辽的统治之下,吃饱饭的日子屈指可数,眼下好不容易养些羊就可以吃饱饭,吃饱了撑的跟着旧贵族们去造反?

        苏同济听胡迈这么说,倒不怀疑。

        因为他相信,这天下人绝大部分都是识大体懂大局的,知道自己的好生活是谁赋予的。

        他伸手一指,指了指书桌前面的小凳子,说道“坐吧。看你这个样子,显然是身体还没好,坐着说话。”

        胡迈依言坐下。

        苏同济这才问道“你所说的这些,某自会去核实。虽然我相信你没有撒谎,但是想必,你也知道撒谎的后果的。”

        胡迈没有如同苏同济预想的一般指天发誓,只是坐在椅子上,先擦了擦额头上的虚汗才说道“自然不敢有所欺瞒。家父曾言,人无信不立,故自幼教导我兄弟,为人要诚恳。”

        苏同济这倒有些惊讶了。

        “莫非你爹也进过学?”

        “这倒不曾。家父年幼时家境贫寒,支撑不起上学的。”

        “都说商人重利,没曾想到你父亲居然还能如此教导你们啊!”苏同济感叹一声。

        也不怪苏同济这么感叹。

        要说以前,一诺千金是社会常态,但是随着大宋的崛起和日益强势,再加上对外交流日益增多,商人们难免在与海商们打交道的过程中,沾染了狡诈气息。

        因此,现在的商人们往往重利轻义。

        嗯,实际上,大概就是与后世差不多。

        套用一句话就是精神文明建设没有跟上物质文化的发展脚步。

        苏同济虽然不是官身,但一则作为黄之夫的幕僚,几年下来的交心交底,黄之夫为他等运作个官身不成问题;第二就是他身上还是有着读书人那种教化万民的使命感,对这种氛围其实是很不满意的。

        听到胡迈这么一说,不由得对他家再增好感。

        苏同济沉吟一下,才说道“你家人现在在哪?”

        胡迈来不及思索苏同济这句话到底是何意,便直接回复道“都在班房里。”

        苏同济又一次摇了摇铃铛,叫进来一个乡兵,又吩咐道“去把胡德富一家给我带过来。”

        乡兵闻言,连忙出去了。

        不大一会,就有几个乡兵,带着胡德富、王小凤、胡起一起到了苏同济所在的这个小书房。

        三个人进门就看到胡迈安坐在桌前,不过由于场合不对,都没干开口问。

        苏同济也没打算给三人先开口的机会,抢先在这场设置在小书房里的审讯定下基调

        “我是黄太守的幕僚,我姓苏。”

        胡德富三人急忙要见礼,苏同济直接挥手打断,才接着说道“之所以叫你们过来,是因为这个案子还有颇多疑点,我要弄清楚了。”

        他又看到胡起准备张嘴,也直接打断“你们先不要说话。我先定好规矩。”

        “第一,我问谁,谁才可以回答,其他人不准出声;第二,我希望你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能够老老实实的回答,不要耍什么花招,你们所说的每一句话,我都会派人予以核实;第三,这里不是正式过堂,只是我来问问情况。”

        “以上三点,你们听清楚了没有?”

        胡德富四人连忙都回复听清楚了,包括胡迈都从凳子上坐了起来。

        王小凤看着自己的大儿子站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