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唐奋斗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19章,病(1/2)
        佃户们依旧在田间劳作,许泽轩则回到了家,美滋滋的喝上了小米粥。

        助人为乐自然是让人愉快的,但如果在助人为乐的同时,还能兼顾自己的正事,就更让人愉快了。

        许泽轩的正事,无非是完成自己的小目标。

        作为一个穿越者,只身来到初唐,没带土豆,也没有玉米,更没有随身的系统,想要迅速出人头地,所能依仗的,便只有那几件传说中的穿唐必备神器。

        这些神器迟早要送出去,不过什么时候送,这可是有讲究的。

        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时间段送出去,所得到的结果,很可能是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的区别。

        如果让许泽轩来选,他当然会选一个最佳的时间节点。

        现在秋收即将结束,就是送曲辕犁的最佳时机。

        或许有很多人会认为,送曲辕犁的最佳时间点是春耕前。

        其实不然,春耕只是其中一个时间节点。

        事实上,古代的农民,并不是只在春耕时翻地,在秋收后,入冬前,也同样要翻地,同样要用到曲辕犁。

        民间有句俗语叫做瑞雪兆丰年。

        瑞雪为什么会兆丰年?

        其中有一个原因是,积雪融化时,会吸收土壤中的热量,从而冻死钻入土中的害虫。

        可大雪并不是年年下,如果那一年不下大雪,难道就任由害虫钻入泥土里过冬,到了来年钻出来祸害庄稼?

        当然不是!

        古代农民或许不晓得那么多现代的科学知识,但经过了无数代人的摸索,总能总结出一些经验。

        比如他们会花大力气,在入冬前翻地。

        其主要目的,就是把刚刚陷入冬眠的虫子,从泥土里翻出来,冻死它。

        “距离下一次春耕,还有半年时间,距离入冬,也有大半个月。

        许家庄虽然没有歹人,不过太早把曲辕犁弄出来,终归有被人学去的风险。

        其他东西被学去也就罢了,曲辕犁可是我踏入官僚阶级的资本,可万万不能被学了去。

        所以……制作曲辕犁的事情还得暂时放一放。

        趁着这几天还不算太冷,先把前两天完成的萧禹画像完善一下,顺便想一想该怎么带领佃户们脱贫致富!”

        小口小口的喝完了碗里的小米粥,许泽轩缓缓从椅子上站起,迈着小碎步朝书房走去。

        ……

        ……

        这两天,许泽轩都在给萧瑀画画。

        而远在长安城的萧瑀,却在跟人辩论。

        长安,太极宫。

        李世民刚刚结束早朝,正准备回宫休息一下,突然有宫人来报,说边关有重要情报上奏。

        李世民一听,心里立刻一个咯噔,从宫人手中一把抢过奏折,迅速翻开看起来。

        一目十行的看完,他心里总算长长的松了口气,边关传来的确实是重要情报,不过却不是坏消息,而是好消息。

        事情还要从几年前说起。

        几年前,颉利可汗认识了汉人赵德言,对他大加重用。

        赵德言恃势专权,大量地改变旧有风俗习惯,加强可汗的权力,政令也变得繁琐苛刻,使突厥各部落首领大为不满。

        颉利可汗又信任各胡族人,而疏远突厥本族人。

        这些胡族人贪得无厌,反复无常,干戈连年不息。

        胡人、赵德言,已经把突厥弄得鸡飞狗跳,但颉利可汗似乎一点都没察觉。

        去年,草原上下了一场大雪。

        雪深达数尺,牲畜多冻死,加以连年饥荒,百姓都饥寒交迫。

        如果是贤明的君主,遇到这种情况,一定会想办法救济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