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画一个江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六章 琅琊小院(1/2)
        第六章

        模样气质都当得上气宇轩昂、人中龙凤、玉树临风评价的年轻道人,语速颇快,竹筒倒豆子般,却言简意赅,条理清晰,他说的都是少年想了解,又未必敢问得出口的。

        从未走出过南瞻部洲清风城的单瘦少年,注定不知道中州西江龙虎山是什么地方,更不懂,宋稚、张赶鹿这两个名字代表着什么。

        但孙幼学却很清楚,往后两年他将在琅琊小院度过,琅琊小院里又是怎样一番光景,少年一概不知。至于自己该怎么做,日后又会如何,吉凶如何,他不去想,自然心无旁骛,念头通达。

        少年有一种直觉,眼前这个来自中州龙虎山的年轻道人,与当年赐名的周先生,虽然气质迥异,却很大程度上属于同一种人。具体哪里相似,他又说不上来。

        儿时,当老爹孙铁匠酩酊大醉后,咒骂撒泼拿他和姐姐傲枝出气,少年总会在最恰当的时候记得那个站在阳光下的高大男人,他什么都不去做,只是站在那里,依旧像是一缕化雨的春风,润物细无声。

        所以,他不会去记恨什么,也不需要咬牙告诉自己该怎么坚持下去。所以他才能在最坏的日子里,保持着心无旁骛,保持着那份赤子之心。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最贵赤子心!

        稍稍失神的少年咧嘴一笑,瞬间眉眼舒展,长长嘘了一口气。因为少年又想起了仕子街杜家私塾屋檐下,两盏蟠螭灯上描的一行楷书。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龙虎山宋稚捕捉到了单瘦少年,一丝稍稍起伏的心态涟漪,和那张清瘦脸庞上干干净净的笑容,没由来的会心一笑。

        刹那间。

        本该穿着黄紫道袍,却独爱两仪太极,不姓张却是中州龙虎山两个辈分最高之一的道人,顶上青丝无风自动,前胸道袍上阴阳双鱼活了过来,在八卦图里雀跃欢呼,惊起浪花朵朵。

        年轻道人神采飞扬,道骨仙风,轻笑道: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善!”。

        …………

        从门外面看朱家琅琊小院,入门便是曲折游廊,脚下石子漫成一条甬路,一直通往院内。石路两旁地势逐渐升高,最高处有小小两三幢精致房舍,一明两暗,泾渭分明,不知道是什么布局。

        小院内有十数树大株梨花,七八树大叶芭蕉,也算是很奇怪的搭配。不过,意境阑珊。

        相信下雨天,便能将这种恬静和雅致推演到极致。

        远可观梨花带雨,近可听雨打芭蕉。

        可真正走进琅琊小院大门,又是一番光景。

        用荒诞还不足以形容。

        孙幼学跨进琅琊小院大门的刹那,眼前景色就像是被扶摇大风瞬间吹散的迷雾一般,消失殆尽。

        少年还来不及思考时,便发现自己已踩在一片潮湿沙滩上,海风吹来,咸腥味钻鼻入喉。

        匪夷所思。

        视野所及,不管是海天相接的地方,那群辛勤渔鸥与波光潋滟海平面擦肩而过的身影,还是眼前骄傲的滨矞成群肆无忌惮的踩在沙滩上,都化作一幅画卷在少年眼中搁浅,似乎可望而不可即,偏偏又近在咫尺那么的真实。

        孙幼学茫然回头,入眼处是一截断崖,断崖巍峨如山岳,直插云霄,高到无边无际,孙幼学皱眉疑惑道:“宋真人,这里是?”

        《黄帝内经》中描述“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识字不多的少年自然没看过道家典籍《黄帝内经》,也不晓得道家真人代表着什么,只是儿时听街坊邻居讲道家真人降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