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青云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九章 玉龙初见(1/2)
        皇后在自己的中安宫里徘徊了一阵子,并没有进平日起居的猗兰室,反而是屏退了下人自己进了増喜观。

        里面一应陈设都是皇后亲手布置的,但布置好之后,却一次也没来过。

        两年前,她还拥有自己的名字,大家都叫她曼殊。

        她在青城山逡巡不肯离去,送行的队伍已经看不见了,她却一步三回头,频频的叫停车子。

        一会要摘那山间的柿子,一会要饮那辰溪峡的山泉,反反复复,拖延着时间。

        本来好好的晴天,在一再的拖延下,也起了疾风,眼瞅着天边就就要飘雪花下来。

        “小姐,再不抓紧点,我们就没办法在下雪前下山了。”

        家中的老嬷嬷一再的催促着她,那是从小看她长大的奶娘,如今千里迢迢跑这一趟,也着实不易。

        看着老嬷嬷头上夹杂的白发,“李嬷嬷,你今年可有六十了?”

        “六十二了,我可是看着你母亲长大的,后来又看着小姐长大,岁月催人老啊。”

        李嬷嬷说起年龄,就无限的感慨。

        以前的好日子,什么没经历过,花团锦簇般的富贵也如过眼云烟,可现在小姐要进宫去,却是天大的喜事。

        “李嬷嬷可有什么憾事?”

        “我能有什么憾事,能看着小姐欢欢喜喜的嫁到宫里,母仪天下,这是我的福气啊。”

        “可是我并没有见过皇帝,也不知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曼殊面对李嬷嬷,敞开了自己的心扉。

        “自古婚嫁都是如此,谁能知道未来是怎样的?”

        李嬷嬷叹了一口气,“嫁给谁都是老天说了算,自己怎么想,并不重要。”

        曼殊还想说什么,却被一个惊雷给顿住了话头。

        过了那么一刹那,她才缓过神来。

        “这严冬天气,怎么会打雷啊?”

        李嬷嬷战战兢兢的抬起头,不可置信的看着天空。

        “我去去就回。”曼殊说完这句话,就转身又上山了。

        留下李嬷嬷等人在原地发愣,她们见她身轻若燕,就那么一阵青烟似的消失了踪迹。

        过了半饷,她又灰溜溜的回来了,一语不发的上了车,就那样一路向北,去了昊京。

        没有人知道当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李嬷嬷装作不知道,其他人更是不发一语。

        在许家当差久了,装聋作哑是基本的职业素质。若是哪一天多了半句嘴,小命怎么丢的都会不知道呢。

        曼殊仿佛从那一日就接受了皇后的宿命,她循规蹈矩的按照当时的一切礼仪,做好皇后的功课。

        每日里按时起床,穿上一层一层象征身份的裙服,按规矩戴好那一根根镶金嵌玉的发簪,就连声气也跟着慵懒起来。

        不用开口,就有宫人伺候好一切物事,她觉得皇宫还真是寂静,比那青城山有过之而不不及。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已经让她改变良多。

        今日,她忽然想走进那增喜观。

        蒲团、法器都仿佛在召唤她,挂的那一卷画徐徐展开,正是老君化胡图。

        当年老子骑牛出函谷关而去,余踪杳杳。后来的人都以为他就此羽化仙去,可天道这东西很是无常,他去了西域教化胡人去了。

        生命到了一个瞬间,我们会觉得不能再拖沓下去,有一件事必须要去做了。

        函谷关前,守吏尹喜执着地拉着老子的牛车不肯放手,这才有了五千言的《道德经》。

        若是他也像其他人一样,并不会观星、望气,便不能知晓老子的前来;

        若是他也像众人一样,见了老子只知膜拜,也不会得到真传。

        时机恰恰好,老子盛情难却,就给尹喜留下了隐世前的最后教诲。

        由此,尹喜得道,我们得了道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