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之大汉重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3章 离开?这才是开始(1/2)
        三日后,刘琦打点好行装,带上了父亲安排的两个仆从,告别了父亲刘表,开始了自己的游学之路!

        离开了,高平县。

        离开了,山阳郡。

        再回来时,是为了争战吗?

        还是再也不回来了?

        离开这才是真正的开始吧?完全告别杨凡羽的身份,让这个刘琦从新开始!

        颖川要去的,不是为了荀爽,而是王佐之才荀、战术大师荀攸、鬼才郭嘉、文武全才徐庶、律法奇才陈群……哇啊!好多名士在向我招手,刘琦心里独自幻想着。

        呃……这一路过去会碰上名将吗?能收到吗?小屁孩一个,没人会把命运押在自己身上吧?随缘吧!也许会有意外也说不定呢?

        带着随从刘德与高林,一路悠哉悠哉,天明而行,天黑而住。走到不同的地方总会到不同的酒馆或热闹的地探听一些各路传闻。一路走来,听到最多的莫过于太平道的仙师在哪里又救活多少人,又在哪里为百姓求了一场雨。总之各种对太平道的称赞!刘琦心里有数,张角等人已经开始布置叛乱的网了。时间紧迫啊,这平叛讨贼是赶不上了,可呼悠俩名将也好啊!

        “刘德,这是何地界了?”刘琦向随从问到。

        “公子,前日我们己进入陈留郡地界,前面我们将经过睢阳县城,估计明日我们能到己吾县城。”

        “陈留己吾?恶来典韦!这猛人现在何处?从军了吗?要是能呼悠来做个贴身保镖该多好!那么猛那么忠心的好汉啊,不该死在曹操的风流帐前。”刘琦心中暗自一喜。那该死的曹孟德,竟敢看不起我,这墙脚我挖定了!

        天下还未大乱,这时候的人还是很淳朴的,简单的来说是比较好忽悠。寻常的人都演文习武基本上都是为了在士人官宦家里谋一份出路。因为汉朝没有科考,文人做官全靠举荐,武人没有战争就没什么出路了。所以寒门子弟大多沦为士族家中幕僚或看家护院。如大名鼎鼎的大将军卫青,也不过是公主府一马奴。当然有真本领的人在士族里做事也是有机会的,好的家族会对有能力的下人加以培养,然后举荐为官。官做的好的人最后又形成依附大士族的小士族。所以就形成了大士族的门生故吏遍地开花,也就更加巩固了士族的地位。也就形成了一些连皇家都要顾忌的大士族,如弘农杨家、汝南袁家等。四世三公啊,那可是连皇帝都不敢随便动的家族。这也就形成了汉末宦官、外戚、士族相互争权的混乱局面。

        当然,大家都知道汉灵帝混蛋伙同十常士向往捐官。想当官?可以,拿钱来捐呀!给多少钱就给多大官,嘿嘿,只要肯给钱就行。象曹操的老子曹嵩因其养父曹腾的关系本已官至大鸿胪,位列九卿。可是他不满足啊,花了万金为自己捐了个太尉,高居三公之位。不过光有钱还不行呀,你还得有出路才行,不然你就会体会到什么叫有钱没地方花!那时候有钱人可没那么任性,有钱的商人到处都是,可没听说哪个商人家族做成了士族。如徐州糜家食客上万、资产上亿,放眼整个大汉也没几家比他们有钱的,那又怎样?在徐州混的还不如广陵士族陈家。为什么?因为那时候的人看不上商人呀,士农工商,有钱怎么地?地位低呀,人家宁愿举荐一寒门。当然人家商人总是有投资眼光的,人糜家最后举家投资刘备,还搭上个妹妹,事实证明还是很成功的。还有中山甄家,那么有钱,还不是让袁绍欲与欲求,随便拿捏。

        刘琦心里那个恨呀,这刘表早些年都干嘛去了,顶着个“八俊”的头衔到处晃悠,三十多岁才生了刘琦。搞得这时候了才八岁,举孝廉是不可能了,想赶上黄巾之乱树点名声也是没什么指望了。十岁孩子能干嘛?放后世三年级的小朋友上学放学还要人接送呢。

        还好自己有着前生带过来的三十年的记忆,有丰富的三国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