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维寻道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八章 圣人法象(1/2)
        平川县。

        它位于松阳郡的边郊,是松阳、庆乌两郡的交界处。

        在大郑广有天下十之三分的疆土,林林总总十一郡中,它显得那么不起眼。

        土地算不上贫瘠,也不能说膏沃,乏善可陈的几条小河,历代里,没有几个名满天下的文士,也没有什么声震赤疆的武人。

        不要说阳符,就连成就炼窍的,一双手加一双脚,就能统统数出来。

        名字也是这么平平无奇,平川、平川……

        这座在前宋勉强还能算个沾个龙兴之地的小城,随着帝国的轰然倒塌,一应风流都做烟云散。

        旅人偶然驻足,唯一能赞叹的,只有路边小摊贩上的冻梨。

        浩浩苍苍数百载,平川县在拒纳王诏,满城被屠后,随着流民自愿或非自愿的涌进,唯一能记下他们的,也仅有摊贩的冻梨。

        ——

        而此刻……

        堆叠在一处,小山大小的尸堆下,三个人正仰起头。

        烈火从下往上蔓延,尸堆被火舌舔涤,发出干柴燃烧的劈里啪啦,黑烟和油脂混合产生的扑鼻恶臭,被西风一送,厚厚盖住了半扇城郭。

        城门处,三个鎏金大字的牌匾坠在泥地里,早已看不出本来迹象,砖墙被火燎得乌漆,一块驳黄,一片暗灰。

        “神僧。”

        身着鱼鳞银甲,腰间束一条狮子玉带的英伟男子开口。

        他相貌昂然,豹腰猿臂,面容不威自怒。

        一身鱼鳞甲尤为瞩目,灿灿日光下,每一片都在朝外绽放毫光,这光绵绵密密,连成一圈,衬得他如若尊神降世。

        “可看出什么端倪了?”

        许久后,尸堆里传来低低一声叹息。

        “贫僧羞愧,看不出什么。”

        尸堆下,一个浑身血污的和尚转过头来,轻轻摇摇头。

        十八尊古老威严的珈蓝神围绕着他,盘坐在空中,若隐若现。

        他一身衣袍皆是血渍,手上,甚至脸上,站在尸堆下,难免让人误认做活尸的一员。

        其眉心处,一条暗金色的天龙悄然隐没。

        “《波龙藏识》分辨不出这种疫病的来历,许是小僧修为浅薄。”

        和尚将目光移向另一个面容清矍的中年男人,“大先生,是否要贫僧唤师弟无晦过来,他的金石药理远在贫僧之上。”

        “不必了。”被和尚称作大先生的清矍男人说,“自紫雾天降,六气便开始生乱,我也只是心血来潮,平川是否为疫病源头,还在两可之间。”

        “大先生妙算!”

        待清矍男子话毕,着鱼鳞银甲者连忙谄媚附和。

        这样一个面容的人说出这样的话,本是极荒谬的一幕,然而周围的人都见怪不怪,像是早就习惯了这幅做派。

        “左昭。”清矍男人摇摇头,“你真是可惜这伟丈夫的相貌了。”

        男人慌乱低下头,四处望了望,见在场人都躲开他的视线,避而不见,一咬牙,干脆连脊背都低下去,跪在尘土里。

        丹北左家的嫡子,金刚境的无漏者,四品典军中郎将——

        在皇帝外,左昭从未向任何人低过头。

        除了他……

        左昭五指下意识捏紧,不知不觉把湿土攥成一捧干灰。

        杜绍之,名副其实的三朝通儒。

        在夫子避世,宣文君挐舟南海以来,他近乎是下一任儒门的代言人。

        在儒生眼里,历代郑王似乎永远无法洗去他们的污点。

        开国君郑武王以外戚擅权,鸠杀前宋少帝而建业;

        郑威王以叔弑侄,烹杀太子,又封禁史书,连同一众史官都尽数焚在长明宫。

        郑宣王行法家故事,定《九汤律》,立刑鼎二十三,杀得十一郡人头滚滚。

        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