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人类养成计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四章 智能机器团队(1/2)
        内庄营区里的‘体育馆’是小麦要去的地方。

        体育馆在营区里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一片区域,它用词语来形容就是很大。

        很大。

        有时候单纯用大来说明就有些尴尬,哪里不大,公园也很大。

        体育馆分为多个场区,也是满足各个团队的兴趣需要。

        至于为什么来体育馆,那是小麦长久以来养成的习惯。

        就像每天早上起来必定练几套拳法一样。

        体育馆也是检验自己能力的地方。

        就像团队里的那些人会经常呆在实验室一般,小麦常去的地方就是体育馆,也只能是体育馆。

        虽然记性不错,但是专业和业余有很大的区别。

        你不能指望小麦这种业余记性好的选手随随便便就能去当个大科学家,那不现实。

        首先是心与意,再就是先天和后天环境的培养。

        两方面说,小麦都不具有成为大科学家的潜质。

        那小麦能往哪发展呢。

        身体。

        在团队里的作用也仅限于此。

        跑跑腿,当个团队的小盾牌,协调处理总览项目。

        管理经验还是有的。

        现在来到体育馆并不是为了在擂台上和人练手格斗,而是因为一场比赛,一场值得观看的比赛。

        一段区域两个比较优秀的机械类团队关于作战机器项目的竞技擂台战。

        其中自己关心的‘彪猫’团队就在场上。

        彪猫团队的队长中年男子模样,略显清瘦,他们团队所主导的项目大多与机械有关,例如外骨骼装甲、辅助机器、以及眼前的战斗机器。

        体育馆里经常会有各色‘节目’轮番上演、

        在馆里天天碰见的都是武术汇演、摔跤、格斗、拳击、还有一些比较尴尬的纯特长的项目和学员,例如网球、羽球、田径、射箭等等。

        人数不算多但是类别上通常处于尴尬地位。

        场馆很大,有专人管理。

        就像六子所说的英子团队,英子名宋英男,她的队伍里就有不少的‘运动员’。

        相比于其他研究项目的团队,他们的积分获得也仅仅只与公立团队积分差不多。

        机器人的比赛开始时有十多个团队参加,前期的赛事都在小的赛区战斗过了。

        如今只剩下两个团队,关键的一场自然要选一个高大上的地方来作为最终决战的场地。

        ‘体育馆’中间最大擂台恰如其分。

        战斗机器人技术在现实世界也十分红火,但眼前的机器人与那些现实的作战机器人有很大不同。

        普通的机器人依靠无线电控制增加一些探测感应装置,实际上对于真正的作战很好破解。

        而眼前的机器人们怎么说呢,它们的加密技术也好感应系统也好甚至材料都要比现实高不少的层级。

        两支团队一方面是依靠传统技术人为控制。

        人为控制分为三类,一种是遥控式、一种穿戴体感相连式、一种外骨骼式。

        很明显眼前的属于穿戴体感式。

        场外一名选手头上戴着成像头盔,身体上布满感应点,场外选手的动作与场内的机器人动作完一致。

        技术可谓非常原始,现实世界早实现了很多年,现在街面上卖的玩具里就能买到。

        但为什么这种传统技术的机器人可以打到决赛,就跟操控机器的人有很大关系,再就是它的加密方式和控制方式与常规也有所差别。

        另外操作这台机器的是专职格斗的作战学员。

        而机器上也针对性的进行了很多配制,比如比例控制。

        再例如拟态金属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