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聊斋之证仙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八章魁首,赠砚(1/2)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文宴之后,便是文会。

        不多时,东翁王举人所拟定的题目才传了过来,却是让诸生以“湖”为题,随意诗赋。

        说是随意,其实并没有谁敢随意,大宗师在上,谁不想一鸣惊人?

        当即就有信心十足之人大声朗读着诗作,上席处却并没有动静。

        看同行几人还在苦思冥想,苏峻轻笑一声,吩咐伙计将笔墨纸砚拿了过来。

        诸生见状一惊,只见苏峻将宣纸铺开,蘸满了浓墨,笔走龙蛇,一首诗便在他手下一挥而就。

        笔锋如龙蛇蜿蜒,纸生云烟之气。

        “好字!”

        江生一把拿过,顿时击节而叹“好诗!”

        说着,忍不住大声诵读起来

        “舟泛清湖。”

        “蛟室围青草,龙堆拥白沙。护江盘古木,迎棹舞神鸦。

        破浪南风正,收帆畏日斜。云山千万叠,底处上仙槎。”

        “好诗!”

        话音刚落,同行诸生顿时齐齐赞叹。

        一时间传阅诗篇,众人皆是击节而叹,拍案叫绝。

        诗文传阅,众人攀谈。

        不多时,便听得前头有人在着叫唤着“苏生何在?哪位是作《舟泛清湖》的苏生?”

        见此情形,江生等人不由艳羡,齐声道“苏生高才,这是大宗师在唤你上去呢。”

        说完,指了指最前面的上席,只见王举人和苏宗师正在点评着一个华服士子,正是那王子服。

        “原来这文会是自己人捧场养望啊,那唯夫人的意思,难道是让自己来踢场子?”

        苏峻心中明了,也不怯场,迈步便走了上去。

        在此之前,除了王子服外还有一个儒袍青衣的少年与他并肩而立,嘴唇很薄,听闻姓崔。

        “晚生拜见大宗师。”

        苏峻与两人并排而立,一起作揖行礼道。

        见状,苏宗师轻笑着感叹道“果真都是翩翩美少年啊。”

        说着,便吩咐将三人的诗作一一呈上,纸上皆有锦绣华章,淡淡的文气弥漫,纸生云烟。

        这文气寻常士子并不可见,但苏宗师与王举人却是一目了然。

        只见三篇诗作中,王子服与那崔生的诗作皆有淡白文气,丝丝缭绕或深或浅。

        唯有苏峻的《泛舟清湖》,淡红色的云气缭绕着,不时还泛起淡淡的金光,文华之气大盛。

        见此情形,王举人哈哈一笑,道“诸生才华横溢,难分高下,不如临场再作一首,请文卿兄品鉴,如何?”

        苏宗师闻言看了王举人一眼,口中淡淡地道“可。”

        “君子如梅,寒霜傲雪,那就以‘梅’为题吧,限时一刻,达者为先。”

        苏峻听得此言心中不由腹诽此翁可谓深谙厚黑之精髓。

        盖因临场应景之诗是最难的,相较平时精雕细琢的作品,临场发挥极少有佳作面世。

        关键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灵感和积累。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就算诗中豪杰,也是平日积累着佳作,再临场筛选出应景之作来。

        养兵千里,用兵一时,方才有才华横溢之华章,若不是也只能是平平之作。

        实际上,就算是诗仙李白,一生作诗无数,大部分也只是这平平之作。

        诗仙尚且如此,更别说是其他人了,后世名流千古的经典,大部分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

        这个世界虽无李杜之名流传,但是事理相通,情况相仿。

        这王举人强令以“梅”为题,想必是他力捧的人中有上品佳作乃是以梅为题。

        一念及此,苏峻眼光落在王子服身上,只见他也恰好投注目光。

        对脸茫然。

        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