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是大圣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八章 巡山(下)(1/3)
        “哥哥,不会吧。”

        不会?且看昨天晚上极少数租户的表情,不是自己,而是前身,加上有刘四根、自己那个大伯大妈,那么一切皆有可能。

        “此乃何理!”

        “今天吾村有几人会论理?二妹,汝勿要管,哥心里面自有一本账,中午到吾家吃饭,阿娘手里还有一些布帛,让其替汝做一件新衣服。”

        刘昌郝说完将苗苗放下,低头看土质与庄稼。其他人家庄稼长势不好不能做依据,只有四叔家没有将地种坏掉,他家的庄稼才能有参考价值。

        “昌郝,汝有何准备?”四婶问。

        刘昌郝的变化让四婶感到有些欣喜,似乎这个侄子终于懂事理了,是大人了,不能再喊小名。可是村子复杂的情况,刘昌郝一家三人的身体,让她不放心。

        “吾要看看地再说。”

        想种地得分析土壤,得分成两个情况判断,一判断土质,种庄稼壤土是最好不过的,不过砂土、粘土也有各自适合的作物种植,那怕是风沙化极其严重(正式沙漠化的风沙地)也能种出东西。

        其次看其养份,最重要的是氮磷钾含量,以及有机质,不一定非得用复杂的仪器去测量,一看土壤,二看庄稼,就能判断出这四种养份含量的大约情况。

        如氮素,氮素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起决定因素的叶绿素的组成部分,氮素足,叶片幽绿肥厚,反之则反之。

        磷素能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结果时能转移到籽粒中,使得籽粒饱满。钾素能使作物茎秆长得坚强,防止倒伏,促进开花结实,增强抗旱、抗寒、抗病虫害能力。

        有机物质与各种微量元素也是作物生长重要的一个环节,足的话土壤则给人一种油润的感觉,这就是膏腴之地的由来,反之,土壤松散无力。

        通过辨认能看出这一带的土壤钾素含量足,氮磷素与有机物质却严重不足,水更不用说了。当然,这个得对庄稼懂,如果是对农活完陌生的城市人,有的连韭菜与小麦都分不清,哪会看出来其中的区别?

        这个不仅是判断土质,以及选择适合这种土质的作物,还关系到土质的改造。

        就像南方的红壤、黄壤、砖红壤、赤红壤和灰化土,酸性重,可以撒一些石灰改良。刘梁村这边的土壤碱性重,再撒石灰那则是雪上加霜。

        但刘昌郝说出来,四叔一家人也听不懂。

        他一边与四叔一家说着话一边看地,看了一会,抱着苗苗继续向前走。

        前面是真正的坡地,当时刘家不纳税,为了将自家的地与山连成一片,在她七赖八赖下,也将一百多亩坡地划成五等地赖到自家名头上。

        几年后刘昌郝祖母就后悔了,当然赖的原因一是为了与自家的山连成一片,二是看看能否种一些泼皮的杂树与苜蓿,杂树能烧木炭,苜蓿能养羊。

        结果两样什么也长不出来,只好闲置着,原先不交税还好一点,后来交税了,等于每年多纳了一些不必要的赋税,虽然五等地赋税很少。

        这一带也有庄稼,是在各个沟壑里,原因是雨水将各个坡地的一些淤泥冲涮下来,形成一条条略有些肥力的淤积层,道理刘梁村的人讲不出来,反正能种庄稼!但皆不是正规的作物,如豆、麻、芝麻、高粱,靠天收,能收多少是多少,长势必然不乐观。

        刘昌郝上了一座土坡,土坡上也有一些植物,如野蒿子,鬼针子,地椹子,以及一些极其耐旱的藤蔓、野草,有的连牛都不吃。人走过去,衣服上还沾有一些刺人的小刺。

        刘昌郝指着一株鬼针子,让苗苗不要动,继续观察其土质。

        是砂土,还带有一些风沙土的性质。

        两者是有区别的,砂土是指含有砂性颗粒的土壤,容易漏肥漏水,养分少,土温